你好,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!

热点专题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热点专题

需求小于预期 豆市“回暖”成昙花一现?

更新时间:2023-02-09 13:26:35点击次数:633次

    元宵节前,南北大豆产区流通全面恢复,终端补库早于产区收购,且比较集中。由于东北贸易商在春节前库存较少,而销区经营商和加工主体大多货源短缺,节后均需补给,阶段性入市采购与收购休市重叠,豆源短暂匮乏,价格坚挺上扬。

春节前后期货市场接连“走红”,同时,京粮、华粮、国储、省储等各类主体在产区收购市场尚未恢复之前纷纷入市,更有个别主体入市后三天收不到豆便开始提价;而国储陈豆拍卖再度启动,节后两轮成交结果明显好于节前。

不少人认为疫情过后,豆类需求将大幅提升。实际上,销区仅是提前备货,加工市场还未全面恢复。看似“回暖”的豆市,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假象,后期转化情况尚需观察。目前豆农出现惜售心理,刚刚开市的部分终端主体售价不但不涨,反而比节前还低。

东北大豆行情波动令关内豆源流通略增,进口大豆的售卖声也不绝于耳。这种“南弱北强,外弱内强”的格局还能延续多久?目前东北豆源剩余65%,关内余豆近48%,其总量接近2021年总产的80%。冰雪融化和春耕在即,仅靠食品需求难以化解供大于求的矛盾,各类主体入市储备仅能起到短期调节效应,政策层应着眼于大量的低蛋白豆转化,这才是未来的方向。

收购市场暂未恢复,入市主体操之过急

春节前,东北产区贸易商因对节后豆市过于看空,库存较低,而销区市场销售商及加工主体“空库过年”现象普遍。春节过后,终端补库早于产区收购,短期比较集中,使得产区部分豆源挺价或涨价;而此时期货市场继续“走红”,加上京粮、华粮、国储、省储等纷纷提前入市,收储表现操之过急,与需求端相互争食,使得豆农挺价惜售,制造了豆市“回暖”假象,令粮源压力集中于某一时段。

北京京粮油脂有限公司入市仅三天,由于交粮车辆较少,自2月2日起,各收储库点全面上调收购价20~60元/吨。各库点收购价格不同,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9.5%的达标粮入库价由5320~5400元/吨上调至5340~5460元/吨,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.5%、小于39.5%的粮源入库价由5200~5280元/吨上调至5220~5340元/吨。当地收购市场还未全面恢复,贸易商向终端供应略显压力,提价只能提升豆农惜售挺价情绪,没有实际意义。

国储收购启动后同样门庭冷落,但价格暂时保持不变,质量要求国标三等及以上,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%入库价为5380元/吨,小于38%入库价为5260元/吨。国储新季豆收购不见增量,但拍卖陈豆成交明显好于节前。1月31日,国储计划销售陈豆1.4045万吨,实际成交9964吨,成交率70.94%,拍卖底价5300元/吨,成交均价5313.77元/吨。2月3日,国储陈豆拍卖仅投放5932吨,拍卖底价除嫩江库上调30元/吨外,其余均为5300元/吨,均以底价全部成交。新豆出售压力即将显现,而陈豆有效供给增加,使得新豆压力继续升级。

黑龙江省级储备2月7日将进入第三轮竞价招标采购,受其他入市主体现行价格影响,加之收购市场尚未恢复,估计本轮4.86万吨大豆竞价采购价格将会高于春节前底价。

除上述主体外,华粮、象屿等企业也已入市,这种情形明显衬托了豆市“回暖”的假象。而天气“回暖”日益显现,将影响豆制品消耗。

东北大豆现货收购价普遍上调40~80元/吨,但终端从运输费率下调中得到了“找补”,实际到货价格基本与春节前持平。总体而言,销区市场经营商对上行趋势不看好,采购日益减量。需求端倾向于选择蛋白含量39.5%~40.5%的豆源,主流价格5480~5560元/吨;一直受“追捧”的高蛋白品种和塔选分离的大粒型商品豆装车价5600~5700元/吨,反倒成为本轮补库的弱势。

市场采购的豆源仍在运输途中或尚待转化,其间终端市场将经历“少进慢补”过程,进而再度观望。值得说明的是,在占东北生产总量近65%的余粮中,有八成在豆农手中,冰雪融化期和备耕前,许多户外存放粮要集中转向辖区的收购网点。建议贸易商保持理性,留意市场对豆制品需求的变化。

关内外发逐渐减量,价格调整适时适度

东北大豆与关内大豆流入市场的价差在春节前夕就明显拉大,受其影响,加工企业和销区经营商节后补库更多倾向于东北豆,关内豆区并未出现大量外发现象。元宵节后各地收购市场将陆续恢复,2月中下旬各豆区将步入慢节奏的消耗局面。因此,建议各地收购商适时适度调整现货收购价格,提前规避风险。

随着节后陆续外发,河南漯河、许昌、周口、永城等豆区大部分收购网点库存压力得到缓解。各地普通筛粮主流装车价6160~6240元/吨,双比重筛粮装车价在6240~6300元/吨之间。节后部分区域收购市场恢复,但收购量还未扩增。

安徽阜阳太和、亳州市涡阳、利辛等地,由于春节前收购商对行情不看好,休市较早,库存较常年同期低,经节后外发,大多商户库存见底,但各商户均未因粮源少而挺价,普通筛粮主流装车价6180~6240元/吨,双比重筛粮装车价6260~6300元/吨;淮北铁佛、刘桥大多以双比重筛选粮为主,装车价6300~6320元/吨,流通量逐渐下降;宿州市埇桥、灵璧、泗县等地普通筛粮主流装车价6260~6300元/吨;部分集散地优等商品豆装车价6320~6400元/吨,各地收购市场本周将全面恢复。

山东济宁市鱼台、金乡、微山、汶上等地,元宵节前出货量并不多,由于价格缺乏优势,需求“不冷不热”,但各集散地收购商均没有较多库存,装车价在6300~6360元/吨之间;菏泽、梁山、东营、利津等地收购市场目前以农户自售为主,下乡收购的粮商还没有全面恢复,普通筛粮装车报价6240~6300元/吨,双比重筛选装车报价6300~6360元/吨,部分手工豆源装车价6400~6500元/吨。

江苏北部的徐州睢宁、沛县以“杂花豆”为主,装车价在6320~6400元/吨之间,少量“大乳白”装车价7440~7480元/吨;南部豆区的南通、盐城、淮安等地“大乳白”装车价7360~7460元/吨,“腐豆”“翠扇”装车价7300~7360元/吨,“黑脐王”装车价7100~7160元/吨。各地收购陆续恢复,现货库存不多,收购商担心未来行情,谨慎建仓。鉴于终端油炸类豆制品需求下降,现行价格受外围影响,2月底或有下行趋势。

长江流域的皖南安庆和鄂东部黄梅、武穴豆区库存豆源量大,多为上市初期高价入仓豆源,筛选条件落后,豆源质量和价格均不占优势,先期毛粮入仓价6360~6440元/吨,目前净粮装车价与之持平,却仅有“零星”流通;鄂西部主产区石首、公安、监利、江陵、天门、钟祥等地的“杂花豆”,目前仍有许多库存是上市初期的豆源,春节过后,各区域均有超前松动价格的商户,使得这类豆源的总体价格混乱,6500~6800元/吨的大跨度十分罕见,但仍有一部分主体害怕亏损而不愿松动价格,估计越往后会亏的越多。天门、京山“早熟537”和“冀豆12”压力已不明显,有一定数量的豆源在下乡收购的粮商仓中,收购商库存较少。

销区进入转化周期,消耗补库短期同步

销区市场经过春节后的集中补库,随着加工作坊陆续恢复生产,豆源开始分解,转化周期开始运行。元宵节过后,最后一波务工人员出行和各类学校集中开学,使得各类食堂和餐饮业对豆制品的需求明显增加。气温渐升,预计2月底长江以南常规蔬菜上市量将日益增加,届时对豆制品的消耗将带来明显影响。短期内,销区经营商新入库的豆源将集中向加工主体转移,其库存大幅降低后依然会循环增补。余缺调节和加工饱和状态完成后,销区经营商将出现观望,其时间点均在2月下旬,而此时正值东北产区豆农售粮高峰的初显期。

由于东北产区入市主体超前启动收储,期货豆一短期内“一路高歌”,销区集中补库,有关部委“座谈会”以及各类“产销衔接会”,令许多经营主体认为政策导向明确,加上各类自媒体渲染需求快速回暖,豆农滋生挺价惜售情绪。而产区内超历史同期的高价滞留豆源,自冰雪融化至春播前,不足3个月的豆源转移期,即便各类收储企业和贸易商全面启动,估计市场压力也史无前例。

销区市场的消耗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,虽然复工复学达到常态化,但肉、蛋、禽和各类蔬菜供应充足、价格较低,居民及各类食堂和餐饮业对豆制品的需求,能保持非疫时期的常年均值就很不错了。未来加工终端对豆源的选择空间较大,近两年进口转基因大豆流入食品市场,对国产豆的挤兑难以避免。非转基因俄罗斯、贝宁、乌克兰、加拿大等豆源在内陆港口大肆兜售。

由于拉尼娜气候影响面收窄,外盘豆类产品的炒作氛围明显降温,期货豆二震荡下行的趋势,以及国内现货供大于求的格局日益明朗,期货豆一大幅背离现货行情的可能性较低。

扫一扫,有惊喜哟

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黑ICP备17001807号 技术支持:巨耀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