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!

行业要闻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要闻

科技赋能"豆"志昂扬——黑龙江大豆产业体系稳产保供新力量

更新时间:2025-07-24 10:48:58点击次数:273次

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,大豆体系农业工作者以技术为盾,用专业与担当筑牢粮食安全防线,为大豆产业稳产保供注入强劲科技动力。


科技救灾显担当 精准施策护粮安


6月10日,海伦市海南乡和平村遭遇雹灾,千亩大豆田面临绝收风险。体系岗位专家吴俊江研究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通过"云会诊"迅速制定"早熟品种补种+精准田管"的救灾方案。仅仅30天后,7月10日的回访令人振奋,重种的大豆株高已达35厘米,虽比正常品种植株矮18厘米,但长势稳健。吴俊江专家现场开出"营养处方":增施叶面肥、加强中后期管理,预估减产可控,并持续跟踪指导。同时,他对该村光伏电站场地套种大豆情况展开调研,探索“光伏+大豆”立体种植新模式。这一快速响应、科学应对的应急救灾案例,成为当地农业防灾减灾的示范样本。



补种大豆后回访




探究“光伏+大豆”立体种植新模式



绿色防控筑屏障 智慧农业保丰收



体系病虫害岗位专家樊东教授团队构建起“监测-防控-预警”全链条体系。通过示范园区实训与线上直播培训,无人机精准喷防、性诱剂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快速推广,全省主产区覆盖率显著提升,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,防治效率提高。6月中旬至月底,团队先后在友谊农场、红兴隆农场、佳木斯农科院等地密集监测虫情,为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。针对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应急预案,多次在虫情爆发前将其扑灭,保障了大豆产量稳定。



友谊农场监测大豆害虫发生情况



从应急救灾的"闪电战"到绿色防控的"持久战",黑龙江大豆体系用科技守护着黑土地的丰收希望,这支"三农"战线上的科技铁军,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黑土地上的每一株豆苗,为端牢"中国饭碗"贡献着龙江力量。

扫一扫,有惊喜哟

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黑ICP备2025036316号-1号 技术支持:巨耀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