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突突突……”轰鸣声叫醒八二林场的晨露,一辆墨绿色的喷药车正沿着林场豆田垄沟缓缓前行。轮胎碾过湿润的泥土,带起细碎的泥星,车身上伸展出的三组折叠喷杆正斜向探出,30~50厘米的精准间距里,高压雾化喷头正将浅褐色的混合液织成细密的雾帘——这是龙江森工通北局公司八二林场车载喷施作业的现场,经过反复调试的喷头角度,让叶面肥与杀虫剂组成的“营养套餐”精准裹住每一株大豆。
站在田埂上的种植户王海直起腰,望着车后翻涌的碧浪笑着对记者说:“你看这喷头多机灵!过去,人蹲在地头喷,蹲得膝盖发麻,叶子背面总像故意躲着似的,喷不到。现在车一跑,斜向上的喷头舔着叶背,斜向下的喷头裹着叶面,连豆荚缝里都钻得进去。”
30~50厘米是技术员们算准的黄金间距——太近易蹭掉豆叶,太远雾粒就会飘散。高压雾化泵把药剂碾成微米级颗粒,像是给大豆“洗淋浴”,叶片正反面、蜷曲的豆荚缝隙都挂上了细密的液珠。捏起豆叶对着光看,那层薄薄的液膜正慢慢渗进叶肉,既能把藏在叶背的蚜虫裹住,挡住霜霉病的孢子,又像给叶片揣了“能量包”,至少能多撑15天不早衰。
记者了解到,为确保大豆叶面肥喷施措施精准落地、取得实效,通北局公司配套强化了技术支撑与动态监测体系。组建专业的植保巡查队伍,对田间大豆长势及病虫害动态进行实时跟踪与科学评估,精准掌握大豆叶片生长状态、养分需求及病虫害发生趋势。同时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生产一线,为种植户提供“面对面”的技术指导。
“我们大力推广‘一喷多促’集成技术,通过精准的营养补给与病虫害防控一体化措施,将叶面肥与针对性杀虫剂科学复配,为大豆健壮成长保驾护航。”农业生产经营部负责人杨北堂介绍。
对叶面的精准呵护,让通北局公司八二林场的黑土地在科技的加持下,把每一缕阳光、每一滴养分,都酿成饱满的豆粒,缀弯金秋的枝头。